践行金融为民的价值底色-凯发k8国际

点击数: 时间:2024-11-12 作者:张跃保、廖姿柔 来源:安化农商银行

一提到“金融人”群体,很多人会想到的画面可能是:笔挺的西装、锃亮的皮鞋、一群站在豪华都市的高档写字楼前的人;一提到“金融人”的状态,可能就有人评论说工作忙、谈笑间便是几个“小目标”的生意、动不动满世界飞;一提到“金融人”的服务,有误解的人会说他们“架子大”、事情多、耐心小。其实不然,金融工作的目标始终是践行金融为民,尤其是身在基层一线的“金融人”,更多的是以扎根“三农”、服务“三农”的热忱,践行金融为民的“价值底色”。

“没混老的农信人”也值得信赖

“年纪大了,许多事搞不懂,发现钱少,第一时间想到了信用社的周主任,他推荐了刚来不久的你,哪怕你是外地来的,但只要是信用社的,都值得信任。每次办业务,你们都热情接待,子女不在身边,平常遇到事情,首先想到能帮忙的便是你们的工作人员。”章老先生真诚地说道。

10月2日下午,行里的周主任和神色慌张的章老先生一起找到了我,老先生的孙女用他的手机学习却误充值了游戏,急忙找我帮忙申请退款。正在值班的我第一时间安抚了老人情绪并咨询了具体情况。下班后,我和支行同事直奔章老先生家中,章老先生已近70岁,女儿长期在外地工作,家中就是老先生和孙女相伴。小朋友误充值游戏约3000元,我和同事立即查看情况并拨打了客服电话,详细转述了相关情况并咨询退款事宜。不多时,老先生便收到了退款申请链接,提交信息审核后款项就原路退款到账了。

后续几天,我们也时常来家里陪陪老人,偶尔辅导一下孙女的作业,和他们讲述防范电信诈骗的相关注意事项。老人并没有很多特别的事讲与我听,但我们总能像“家人”一般畅谈,话里话外都能感受到老人对“农信人”的信任与认可。去时日头刚刚落下,回时天已蒙蒙黑,家住三楼,老人仍执意要送我。楼门口,他紧紧握着我的手,一遍又一遍说着感谢。最初见到的“农信人”都是背着挎包行走于田间地头,到今天,我们虽然已卸下泛黄的挎包,但老一辈的“挎包精神”将在一代又一代“农信人”身上发扬、传承。

30年的信任与支持

“在我需要的时候是你们贷款给我,你们尽管放一百个心,这几十万元贷款,是支持更是信任,我一定按期还款,不让大家操心”。在黄金客户会议上,夏老板激动地说。

夏老板是安化县渠江镇土木建筑有限公司的前任法人,上世纪90年代便在渠江信用社申请了贷款,现如今公司的接力棒已交到了其儿子手中。三十载光阴,两代人的传承,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,从一砖一瓦自己动手的个体户到拥有20余名员工的建筑公司,不仅带动了地方百姓就业,公司发展的势头更是日趋强劲。近年来,该公司更是多次中标县域建设重点项目,如平口镇中心学校电缆工程铺设、渠江镇夫溪村公路建设等等,为地方道路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

作为农商银行的老朋友,长期以来,安化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与夏老板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。上门走访、电话攀谈,时刻了解公司的发展动向,遇到问题献计献策、资金困难及时援手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百姓银行的温暖与真心。

烙刻金融为民的思想钢印

“作为金融从业人员,我们不但不应该有羞耻感,而应该深感自豪。”最近,上海交大高金副院长、会计学讲席教授李峰的这段话被大量转载,获得了广大金融人的认同和共鸣。

金融是国之大器,更是国之重器。而金融人如何更好地为民服务,为老百姓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与帮助,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农信人深思。我们要不断提升思想认识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热忱的态度,时刻将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;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,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,推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好产品;我们要提升金融知识专业水平,要勤学习、肯吃苦,打造一支本领高、专业强的金融队伍,为金融事业发展奋发作为、砥砺前行。

到今日,我仍是安化农商银行的一名新兵,一年多的基层工作让“金融为民”这四个字在我心中慢慢具象化。窗口前大爷大妈慈祥的笑容,集市里摊贩大哥热情的招呼,厂矿里介绍着新设备、谈起宏伟蓝图的企业主,还有山坳里一心求学、改变命运的孩子,他们的热心、坚韧感染着我,让基层一线的农村生活变得缤纷多彩,也让我更坚定了要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信念。


分享到: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