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轻轻合上《活着》这本书的最后一页,心中涌动的情感久久不能平息。余华以他那朴实无华的笔触,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人物,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“活着”的艰辛与不易。
小说的主人公福贵,原本是一个拥有百亩良田的地主少爷,生活富足无忧。然而,随着家道中落,他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:亲人相继离世、社会动荡不安……每一次打击都仿佛要将他击垮,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“活着”的信念。
在阅读的过程中,我被福贵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深深打动。尽管他屡遭不幸,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,而是以一种乐观、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。他的这种精神,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“活着”的真谛——不是简单地呼吸和存在,而是在经历了无数痛苦和磨难后,依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。于是我开始感到羞愧,平时“哭天喊地”地抱怨累、辛苦,生活里自我封闭,浑浑噩噩,觉得万般不如意。继而我开始反省,此时的我已比世间大多数人要幸福得多,毕业后就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父母身体康健,更没有大风大浪的波折,有什么不如意的呢?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人世间,个人悲欢、幸福与哀愁在历史洪流面前显得微不足道,既然无法改变外在环境,那么把握命运的只能是我们自己。最后我感到豁然开朗,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它、接受它,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和希望。
高唱生命之歌,我好像更加明白了“活着”的意义,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。经历了这一次精神上的洗礼,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,我都会像福贵一样,以一种乐观、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它们,因为我知道——只要活着,就有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