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化农商银行: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价值三大途径探索-凯发k8国际

点击数: 时间:2024-11-22 作者:袁华 来源:怀化农商银行

作为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,随着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加剧,农商银行管理风险和内控问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。随着大量案件的爆发,内部审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监督岗位,在银行管理中其地位越来越重要。如何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,也成了当前地方农商银行法人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。本文尝试从三个途径探索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价值,助力地方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。

一、建立闭环管理机制,实现审计全流程评估管理。

内部审计要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,聚焦审计全流程管理,推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、程序化、规范化、谋深谋细新举措,协调各种因素同频共振,建立审计闭环管理机制,充分发挥审计“治已病、防未病”作用,促进“未病先防、未审先改”,更好地履行内审职责。

(一)扎实制订审计计划,把控审计方向

内审部门要按年度制订内部审计计划,聚焦本行主责主业和战略发展方向,坚持风险导向,结合最新监管要求,做好统筹协调。一是要做好部门定位管理。内部审计不仅要发挥本行经营管理的监督者,还应当从本行管理层的“参谋助手”的视角考虑问题,要从部门层面提高站位,把握内部审计角色的整体方向。二是强化风险导向在审计中的地位。定期对各个业务条线、基层支行进行整体性风险评估,找准高风险领域,将其及时纳入审计计划。同时,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,通过加大对各类业务风险隐患揭示力度,以审促治、以审促建。三是根据形势变化作出相应调整。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,遇到本行管理调整、外部监管变化等内外部变化,及时调整审计计划,并报请本行相关决策机构审批。

(二)注重审前分析调查,加深业务理解

每个审计项目启动时,首先,对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,并梳理相关内外部制度、监管处罚案例,了解行业整体监管情况。其次,调阅被审计单位前次审计报告等资料,了解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,筛选确定审计重点,充分进行审前调查,做到心中有数。此外,应积极创建各部门“联动”的创新工作模式,加强与本行合规、风控、纪检监察及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,将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、巡察、组织人事、合规风控等各类监督贯通联动,形成监督合力,共同塑造大监督工作格局。

(三)周密制订审计方案,确保有章可循

在实际可行的基础上,制订审计方案既要做到全面覆盖,更要做到重点突出,工作安排以详细的时间表列示,对具体工作内容和进度作出详细周密的安排,人员分工既要综合考虑专业背景、工作经验,也要考虑各项工作的具体工作量;工作底稿要根据审计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前设计好框架内容,并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整。此外根据需要开展审前培训,让审计组人员清楚了解审计项目的目标、审计范围、审计重点、主要的审计思路和方法。

(四)加强审计过程控制,突出过程管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一是强化对工作底稿的管理。对于常规审计项目,依据最新监管规定和往年审计经验对现有底稿进行定期更新优化;对于新开展的审计项目,要按照审计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工作底稿,确保新审计项目的工作底稿有效覆盖业务风险及各项审计重点。二是充分利用非现场审计成果。针对分支机构审计项目标准化程度高、开展频次多、分布广泛的特点,结合非现场审计掌握的线索,形成一套“非现场审计扎实先行、带着问题进场、现场取证跟进”的审计模式。在确保实现审计目的的前提下,通过扎实的审前分析和非现场审计工作,着力实现精准审计,提高整体工作效率。

(五)建立整改销号机制,压实整改责任    

   以审计报告出具日作为审计整改立项日,要求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时及时反馈整改计划,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,提交审计整改报告,整改台账以及支撑资料,审计部门根据相关资料完成审计整改验收工作,并内部建立整改销号机制,定期汇总审计问题台账并开展整改“回头看”工作,确保整改事项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。针对在固定期限内未完成整改的问题,进行持续性跟踪直至整改完毕销号。要求将审计发现问题、整改情况纳入本行中层以上干部述职报告内容,推动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干部考核、 任免、奖惩的重要参考。

(六)强调审后总结分析,实现经验传承

 审计项目结束后以审后总结会形式,从审计实际工作与审计方案对比分析、重大问题突破情况、业务管理建议、个人履职情况及审计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,充分利用审计成果。一方面,加强规律性总结分析,提供更多视角。针对基层支行等标准化审计项目,汇总审计数据,对审计问题进行归纳汇总,深入挖掘问题规律,针对基层支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点,向主管部门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,挖掘背后体制性、机制性的原因,从根源上防范问题的发生。另一方面,及时交流优秀审计方法与经验。对于开展效果好的优秀审计项目,及时进行经验分享,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将优秀审计方法与经验应用到新的审计项目中去,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水平。

   (七)强化全面质控管理,保证工作质量

 按专职质控和兼职质控并行要求,建立并持续完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体系,进一步加大质控强度以及对审计工作的整体把控。专职质控参与指导审计方案制订与落实、审计取证、审计事实确认书、审计报告撰写、审计整改,审计归档等每一个重要节点,实现全过程质控管理;兼职质控从审计报告角度反推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,确保报告中每个问题、每个建议都经得起推敲。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严格按照部门考核办法予以考核扣分,强化内部责任落实,提高审计工作质量。  

二、探索“四维工作法”,提升审计成果质效

 内部审计部门要按照“以审计精神立身、以创新规范立业、以自身建设立信”的要求,不断加强自身建设,加强专业能力建设、坚持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审计人员的本领,提高能查、能说、能写能力。要探索出一套从收集信息、分析信息、共享信息、风险预警四个维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效的“四维工作法”,有力保障本行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。

 (一)眼观六路耳听八方。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信息,为了能够快速获取有用信息,发现审计风险,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,内控审计员工要锻炼出一套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的本领。一方面,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作出总体判断。一个内部控制健全,领导管理有方、财务管理规范的单位或者部门,是可以从其内部环境直接反映出来的。审计人员培养出敏锐的“嗅觉”,从被审计单位的办公环境、工作氛围、内部文化、员工间的关系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等方面,对其整体内部环境情况和风险状况作出初步判断,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。另一方面,从各类访谈交流中捕捉敏感信息和风险信息。审计访谈的对象不局限于被审计单位,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单位和部门同样掌握着关键信息,通过广泛收集和掌握各方面的信息,可以快速锁定审计重点。审计访谈的时间不局限于现场审计,在其他工作场景中和被审计单位人员交流更容易获取有用信息,员工平时的“八卦”、抱怨和牢骚,不经意间的表情、神态、行为、动作等非语言信息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审计线索。

(二)以点带面举一反三。审计过程中遇到的线索可能很

小、很细微,往往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背后,实际经常蕴含着大风险,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以点带面、 举一反三的能力。内控审计部门要倡导大家锻炼发散性思维的审计能力,一是将信贷审计作为业务审计的“指南针”。信贷质量数据是本行业务情况的“晴雨表”,信贷资金的流水、贷款审查审批、受托支付、信贷政策的选择等一系列信贷问题,都是对业务的全面反映。另信贷业务上的问题,绝大多数能够在不良率、关注类指标上反映出来,信贷上的一个点可以发散出一个面。二是重视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关联。各项业务环环相扣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一项业务出了问题,其他业务是否受到影响或者存在类似问题,如果审计人员时刻用这样的思维去审视每一个审计发现,就很难遗漏风险事件。三是发现不同审计项目的关系。审计报告的出具并不意味着一个审计项目的结束,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举一反三审视其他部门或单位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。通过揭示普遍存在的问题,提出可操作性强、预警风险、促进管理的审计建议,规避同类问题在其他业务条线再次出现。

 (三)信息共享协同联动。审计工作中会经常出现时间紧、任务重的情况,为完成任务,审计人员容易陷入在各自业务条线埋头苦干、单打独斗的误区,而这种“盲人摸象”式审计往往会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。为此,内控审计部门要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的机制,通过“项目碰头会”进行信息共享,部门及时掌握了解项目进展情况,统筹调配审计资源,确保审计工作按照审计方案有效开展,不遗漏风险点。对审计证据获取、审计底稿编制与复核、重大审计问题确定及定性、适用制度是否合理等以集体讨论的形式研究确定。此外,审计过程中组间和小组内发现的信息及时分享,各方消息联动,勾勒出完整、真实的事实画像。

(四)换位思考主动预防。员工从换位思考中寻找审计突破口,对症施治,从源头上防范风险,更好发挥审计功能。一是从审计对象出发,准确发现风险点。多视角细心观察,把自己设想为审计对象,要想获取某些“利益”,会从哪些方面下手,哪种路径更便捷,沿着对方思路深入探索,往往更能接近事实真相,找准突破口。二是从被审计单位出发,主动预防各类风险。审计监督工作不仅是要事后发现问题、及早整改,更重要的价值是风险防控的前置功能。要想避免出现审计年年查、问题年年犯的现象,就要从“治已病”拓展到“防未病”,提出精准、可行的管理建议,切实帮助被审计单位搭建有效内控管理机制,填补问题漏洞。三是从本行管理层视角出发,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。零散的审计发现、单一维度的审计报告难以揭示问题共性,审计人员应从各个项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,通过归纳和总结,对同类型问题进行整体思考分析,从共性角度为本行管理者提供有效管理建议,进而提高本行的经营管理水平。

三、坚持“四好”人才培养策略,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

金融行业专业化程度高,搭建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队伍,提升专业能力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。要组建专业互补型、复合型人才队伍,团队不仅有信贷、纪检专业人员,还要吸纳计算机、运营、统计等专业人才,最大程度发挥知识协同效应。同时,为持续提高审计队伍的战斗力,内控审计部门还要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、搭建专业知识库、建立学习组织、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制定人才培养策略,既要调动员工积极性,也要提高工作质效,打造政治能力、专业能力、工作方法、工作态度都好的“四好”人才队伍。

(一)坚持政治思想建设先行,守好审计“生命线”

内控审计部要加强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,让员工深刻领会到党对金融行业发展的政策思想,提升在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。创建党建品牌“严审纪,守忠心”,将党建品牌文化建设理念植入党建和中心工作,加强党建促进业务发展的先导作用。

(二)创设审计讲堂学习平台,搭好审计识库”

内控审计部要组织审计讲堂常态化,结合监管规定、监位管案例、本行发展情况等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,邀请项目主审及优秀骨干讲授审计案例、审计经验、审计工具和审计方法,分享工作中的经验教训,促进互学互鉴、共同提高。采用“工作半月记”的模式,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,提升审计队伍整体业务能力。通过内控评价工作,建立健全内控建设风险情况排查标准模板,定期组织梳理总结各个业务条线的内外规章制度、监管处罚案例、业务开展情况、重要内控风险点等内容,构建部门知识体系。

  (三)成立审计业务会商小组,建好审计“工具箱”

 为进一步促进新同事拓宽工作视野、提升业务技能,部门层面要成立审计业务会商小组。小组定期对审计项目进行工作调度、对疑难项目和问题进行沟通会商。成员按照“老中青”进行人员搭配,其中青年员工定期轮换。通过审计业务会商小组机制,旨在优化审计工作集体决策流程、提升审计工作质量,也进一步搭建工作学习平台,促进青年员工更快熟悉审计业务。通过老带新,传帮带,形成人才梯队。以业务骨干带动年轻员工,开展业务攻关,攻坚克难。

(四)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,用好审计“指挥棒”

在考核绩效系统中将党建工作、日常工作、创新工作充分结合,既要考虑审计工作的参与积极性,审计工作排查风险的重要程度,又要考虑党务和群团工作、审计工具创新、考取业务资质证书等因素,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,打破资历职级束缚,营造“能者上、优者奖”“知平者让、庸者下”的竞争氛围,极大地调动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建立部门培育人才的长效机制,支持创新型、智慧型人才的成长,全方引进、培养、用好人才。


分享到:
网站地图